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首页考生问答德育管理  
 
吉林电大行政管理专业 社会学概论(3)
来源:本站 点击数:5747次 更新时间:2015/6/1 15:10:14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一、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什么是社会变迁?

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社会变迁是一种牵涉到社会整体、社会系统的变动。

(二)什么是社会流动?

有广义、狭义两方面涵义。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三)促使社会变迁的原始因素是什么?

这些动因有自然环境的变化、人口的变动、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变动等。

1、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大约四个不同阶段。(1)依赖关系(2)顺应关系(3)掠夺关系(4)和谐关系

2、人口的变动。人口数量变动的类型可以分为增加型、静止型和减少型。

3、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文化可以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分别为: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认知文化。规范文化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做事的方法、行动的蓝图。包括习俗、禁忌、法律、道德等。认知文化指的是人们的思想、态度、科学、技术等。

4、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

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3、马克思说,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生活方式,也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

(五)几种社会变迁的理论?

中外许多社会、历史思想中,除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还有其他关于社会变化的说法:

1、历史循环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最后又回到土德,他看到了历史的循环变化,但把历史的变化理解为一种往复循环的过程,不符合事实;维科的“历史三阶段”说:认为世界各民族都要经过三个历史阶段:神的统治、贵族的统治、人民的统治;施本格勒的“生物有机体”说;汤恩比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索罗金的“文化类型”说。

2、社会进化论。在我国清末民初很为风行,成为锐意改革,推翻帝制,批判封建主义旧礼教旧文化的武器。

3、社会均衡论。是西方社会学思想中颇有影响的,但社会均衡论是看到社会均衡的一面,社会经常是各种矛盾冲突中前进的。社会的均衡和不均衡是对立面的统一,是一件事物发展变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均衡是变化不是永恒的。

(六)社会流动的类型

社会流动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社会流动分为以下几点:

1、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

2、按照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旨在社会地位相同,不同社会部门间的流动。例如,一位在工厂的工程师,离开工厂进入大学任讲师,他的收入、社会地位等都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垂直流动:指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结局、阶层中,个人、家庭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流动。例如,一名工人升为车间主任,又升为厂长的这种流动。

3、按照流动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代内流动。

(七)20世纪中国五件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变迁历史事件。

1、第一件大事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它是由孙中山领导的民族主义革命。这次革命从阶级的组合看,是经过资产阶级和农民、工人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同盟而取得完全的成功。 

2、第二件大事是1949年,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28年的艰苦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第三件大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第四件大事是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5、除了以上四件大事,可以认识到中国20世纪社会变迁的伟大事件中,还可以加入五四运动这件事。五四运动时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运动。这次运动实质上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在国内工人阶级壮大、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条件下发生的,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练习题

1、角色模式指社会中某一个人  ,当他的行为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类型或模式   时,在这个模式上,其他的人也可以以他的行为为基础,充任同样的角色。

2、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三个组成要素: 出生数 、 死亡数 、 人口迁移数    ,当这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有变化时,这个社会的人口数量就会发生变化。

3、   进化论  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沉重打击了  神创论       和 目的论  。

 

 

 

 

 

 

 

 

 

 

 

 

 

 

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

一、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后工业社会

1959年夏季,贝尔首先使用。由五个方面构成,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二)社会现代化有哪些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它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没有经济现代化,其它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不仅表现为增长,还表现为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消费现代化。

2、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应,没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就很难推进的持久,它包括政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社会生产法制化、军队现代化等。

3、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4、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道路。

5、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现代化等等。

6、人的现代化。

(三)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包括工业、农业等物质生产方面的现代化,也包括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精神生产方面的现代化;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等集体关系的现代化,也包括个人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现代化。

2、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现代化是既不能等来,也不能买来的。

3、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看来今后既不能是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现代化,也不能是某个国家努力一阵子就可完成的,社会现代化既不能只是发达国家的事也不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事。当前全球化社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须长期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完成。

(四)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1、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这是一种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的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1年提出的。他认为虽然各国现代化的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他们所具有的条件也不同,但在现代化过程中,却经历着相同的过程,从而表现出相似的社会特征,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管理上的科层化和社会生活的世俗化。从现代化现象看来,趋势同论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来看,它不是一种科学和理论,因为由于各国的情况纷繁复杂,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不尽相同,如果按此理论,必然会使一些国家走上歧途。

2、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依附理论代表人物是弗兰克,这一理论认为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是世界形成依附结构造成的。世界系统理论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用体系的观点来审视整个世界及其各个部分发展与变化。

3、全球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有一个突出的机构是罗马俱乐部,他们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来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它极力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法;它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

4、“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论。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论,指出其由五个方面构成,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五)中国的现代化

1、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其基本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在于这些需要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矛盾。

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包括:(1)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两个文明都要搞好。(2)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4)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希望。(5)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6)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等。(7)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能削弱。(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其中,前两点是战略地位,根本任务,中间四点是基本方针原则,后两点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

二、练习题

1.社会趋同论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  丁伯跟    于1961年    提出来的。

2.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经院学派(后工业社会学派)   、罗马俱乐部学派(悲观学派)、    赫德森学派(乐观学派)。

3. 社会现代化必须以 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  ,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现代化是既不能等来,也不能买来的。

 

 

 

 

 

 

 

 

 

 

 

 

 

 

 

 

第十五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 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

1、直接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收集资料并对之进行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是面对现实的,它以对现实社会现象的了解、分析为己任。

2、方法的科学性。社会调查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现实社会的活动,科学的方法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灵魂。因为没有科学的方法就难以对社会现象作科学、客观、深入的了解知识、也就不能达到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

3、以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为目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现象。其目的是通过社会现象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社会。 

(三)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性表现为它遵循一定的程序。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和分析总结四个阶段。选题时要考虑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准备阶段的工作有提出假设、设计调查提纲及调查表,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组织准备工作;实地调查阶段主要有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两项工作;分析总结阶段包括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和转写调查报告。

(四)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1、全面调查:也叫普查,是在较大范围内对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全部单位进行的逐一不漏的调查。例如全国人口普查,某一省、市、政府部门进行的某些基本情况的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企图用样本资料来推测或代表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抽样有以下几种组织方式:

(1)简单随机抽样。是事先对总体单位不作任何人为分组、排列,全屏偶然的机会抽取样本的方法。

(2)等距抽样。这话总抽样方式要求先将总体单位按照某一特征排列起来,然后等间隔地依次抽取样本单位。

(3)分层抽样。是先把总体单位按某一特征分类,然后再在各类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4)整群抽样。是先按某一标准将总体单位分成群或组,从中抽取群或组,然后将抽样中的群或组所包含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总体的抽样方法。

3、典型调查:是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的调查研究方式。

4、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他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

(五)访谈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访谈法是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

1、在访谈过程中药尽量保持活跃的气氛,又不脱离所要了解的中心问题。

2、要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对调查对象的影响,使其能独立地发表意见。

3、在开座谈会时,注意调动与会者广泛发表意见,要避免冷场。

4、调查员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发表自己对问题看法,也不能作引导性提问。

5、随时注意调查对象情绪、态度的变化,了解这种变化的涵义。

6、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敬调查对象。

(六)调查问卷的结构、设计

问卷法是通过填写问卷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一份问卷由封面信、说明语、问题和答案几部分组成。

1、封面信是一封写给被调查者的短信,其作用是向被调查者介绍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以求得对方的合作和支持,填写问卷。

2、说明语是指导调查对象正确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其中包括填表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

3、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有关行为方面的问题,及调查对象在所调查的问题方面做过什么;调查对象有关态度方面的问题。

问卷的设计要明确总体思路,然后经过修订定稿。设计过程中要注意:

1、提问的语句要简短,使人一目了然。

2、避免提带有双重含义,即一题两答式的问题,例如不能作“你对工作和生活是否满意”这样的提问。

3、提问题不应带有倾向性,因为带倾向性的问题可能造成诱导。

4、不要提胁破性问题,即由于社会价值、社会文化等压力使调查对象不得不作某种回答的问题。

5、不要直接提敏感问题

6、不要问调查对象不知道或超出其知识范围的问题。

(七)操作化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操作化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

二、练习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直接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收集资料并对之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以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  为目的。

2.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准备阶段   、实施调查阶段、分析总结阶段   。

3.社会调查抽样中等级抽样的具体方法是:获得抽样框、将总体单位排队、计算抽样间隔、在第一个抽样间隔数目的个体中,用随机方法抽取一个个体、依照抽样间隔往下依次抽取其它样本单位。

 

 

 

 

 

 

 

 

 

 

 

 

 

 

第十六章  社会学发展综述

一、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社会学早期代表人物

1、孔德:提出系统的“实证主义哲学”,提出了世界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智慧发展三个阶段,他认为,研究社会现象方法很重要,他提出四种研究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斯宾塞:他主张应消除种种限制,特别是政府所加给人民的限制。他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的有机体说,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不同部分的排列活似生物有机体各个部分的排列一样。

3、迪尔凯姆:他的理论核心是关于社会事实的概念。他把社会事实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但物质的社会事实,如社会分工、法律等在他的体系中并不是很重要,他侧重是非物质的社会事实,如集体意识、集体表象和社会潮流等。

4、韦伯:他对于统治的合法形式深有研究,称为“权威”,分为三种类型:

法理权威-是根据制定规则的合法性而发布命令。科层制是使用法理权威最好的典型。

传统权威是建立在领导者要求和信徒的信仰上并由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来执行这种权威。

神召权威是领导人具有魅力,他有成为魅力领导人的资格,不管他是否具有这种特点。

(二)1949年前的中国社会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1、1891-1910年为中国社会学的发轫期

我国近代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康有为是第一位在我国进行社会学教学活动的学者。谭嗣同所著的《仁学》最先采用日文的“社会学”一词,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了应该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的头两章,题为《群学肄言》。

2、1911-1918年的社会学萌芽阶段。

3、1919-1927年为社会学的幼苗期,社会学走上摸索前进,稳定发展的阶段。

4、1928-1948年为中国社会学的成长期。

(三)现代主要社会学流派

1、结构功能学派:二战后,美国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出现了繁荣和稳定局面。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学派异军突起,占有重要地位。帕森斯的理论是把人类社会同拥有各种器官的机体作比较,认为人类社会也有很多结构联合在一起发生功能作用,以维持整个体系,如同人体中各种器官互相起作用借以维持人体一样。

2、冲突理论:是激烈批评结构功能论的有力对手。认为现代社会是经常处于冲突状态之中,结构功能论者所说的社会处于均衡状态,是因为它的侧重点是静态的结构,不能正确地分析社会的冲突的原因和社会的变迁。冲突学派的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以达伦多为代表的辩证冲突论和以科瑟尔为代表的功能冲突论。

3、符号互动论:这种理论主张从语言和姿势的沟通,特别是语言的形成心灵、自我和社会中作用的社会行为中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生活。这种理论源于芝加哥学派的米德的学说。

4、交换理论:交换理论主张社会结构的理论是建立在,社会交换乃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这一概念之上。主要是研究人的外显行为,而不是人的主观过程,因为外显行为能够根据经验进行观察和测量,人的主观感觉和态度也只能通过人的行为才能确定。代表人物是霍曼斯,他提出了六个普遍性命题:

(1)成功命题:一个人所从事某项行动,如经常获得奖励,该行动便会重复出现。

(2)刺激命题:如果一个人过去的行动在某一特定刺激状态下获得奖励,而又出现类似的刺激,也容易出现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动所带来的成果越有价值,变约有可能去从事某一行动。

(4)丧失与满足命题:如果前不久,时常获得某一特定奖励,则这种奖励对他的价值越少。

(5)攻击和赞同命题:如果一个人经常遭受不公平待遇,则他更有可能表现愤懑情绪。

(6)理论命题:当一个人选择他要采取的行动,所考虑的结果是要有价值和能获得成功。

 

二、练习题

1、我国近代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康有为   是第一位在我国进行社会学教学活动的学者。

2、 符号互动论   这种理论主张从语言和姿势的沟通,特别是语言的形成心灵、自我和社会中作用的社会行为中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生活。

3、 斯宾塞   他主张应消除种种限制,特别是政府所加给人民的限制。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吉林电大行政管理专业 社会学概论(4) 下一篇:吉林电大行政管理专业 社会学概论(2)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校长寄语
吉林自考成考网-吉林省成考网 2007-2026 @ All Rights Reserved jlzkck V 3.7.0

吉ICP备19002169号
电子邮件:5169360@qq.com 联系电话:0431-8109271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天骄大厦